阳春三月,本是草长莺飞踏青出游的大好时节。然而季节交替引发区域天气形势变化,也导致各类空气污染事件频发,给户外活动蒙上一层阴影。据统计,2015年3月全国共发生5起重大区域污染过程,贯穿3月始末,且污染类型由秋冬季占主导的区域雾霾天气向雾霾和沙尘天气交替共存。小风静稳天气相伴的雾霾污染与大风起沙及扬尘污染这两类看似截然不同的空气污染现象实则反应了区域天气活动周期不同阶段下人类活动对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各类空气污染事件如幽灵般反复出现在神州大地,不断给人们敲响生态环境恶化的警钟。
表1 2015年3月全国主要空气污染过程
主要污染时段 | 空气污染类型 | 污染影响区域 |
03/02-03/04 | 沙尘/扬尘 | 陕、甘、宁、青等西北地区 |
03/06-03/11 | 区域雾霾 | 环渤海->华北平原->鄂渝湘,区域污染输送 |
03/12-03/17 | 区域雾霾 | 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 |
03/19-03/22 | 区域雾霾 | 华北、山东半岛 |
03/28-03/31 | 沙尘/扬尘 | 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 (31日西北沙尘再起) |
按污染类型分类,3月共发生两起主要的沙尘污染过程和三起大范围区域雾霾污染过程。两起沙尘事件分别发生在月初和月末。月初沙尘污染由一股强冷空气入境引发,主要影响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等西北地区(图1),而月末的沙尘气团同样伴随着上游冷空气活动,并随着天气系统发展直扑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平原等人口密集区(图2),引发更为广泛的关注。沙尘污染主要表现为大范围的PM10粗颗粒物污染,且细粗颗粒物比例(PM2.5/ PM10)较雾霾污染时期大幅偏低。这些沙尘颗粒可能因上游沙源地解冻后缺少植被覆盖,在冷锋作用下由大风起沙并进行长距离输送而来。当冷空气入境减弱后其携带的沙尘颗粒便会在重力沉降作用下由高空降落至地表引发区域污染。冷锋过境期间也可能有部分局地扬尘贡献,具体污染源信息需结合区域气象条件及沙源地植被覆盖状况深入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空气质量模式均缺乏准确有效的起沙模块,导致该类污染事件难以提前预报。
图1 2015年3月3日早8时地面天气图(上)及空气质量日报预报图(中,下)
图2 2015年3月28日早8时地面天气图(上)及29日空气质量日报预报图(中,下)
相较气势汹汹黄沙漫天的沙尘污染,人们可能会对悄然而至日积夜累的雾霾污染更加习以为常。在季节交替时节,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率及强度均逐渐减弱,而南方暖湿气团势力加强,双方常在中东部地区展开拉锯战而引发大范围降水。而在降水缺乏的北方地区,冷空气活动减弱导致地表风力减小,进而导致不利扩散条件与湿沉降条件。由高强度人为排放的一次污染物及大气强氧化性导致的二次生成颗粒物容易大量累积并而快速形成大范围雾霾。这一区域污染特征在我国华北地区表现的尤为明显,2015年3月上述地区延续了秋冬季节的污染传统,多次发生以PM2.5细颗粒物占主导的雾霾污染(图3),并在天气系统影响下向下游地区输送从而引发更大范围的污染(图4)。
图3 2015年3月15日早8时地面天气图(上)及空气质量日报预报图(中,下)
图4 2015年3月6日-11日区域空气污染输送过程
总体而言我国已进入了各类污染高发的危险期。无论天气系统如何变化,以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才是空气污染问题的根本原因。没有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引发的土地荒漠化,没有大干快上发展工业导致的烟囱林立污渠遍地,自然环境下的沙尘和雾霾远不会如此肆虐。要短期的经济高速增长,还是要长期的健康生活质量,将成为中国社会未来长期面临的发展选择。
best dissertation help service https://mydissertationwritinghelp.com/